五年扛鼎之作攀登旗艦新高峰 DJI 全球發表行業級飛行平台 Matrice 400

DJI 正式發表行業級旗艦飛行平台 DJI Matrice 400 。作為行業級旗艦五年來的巔峰之作,Matrice 400 不僅在續航、避障、負載、智慧作業等方面實力硬核,代表著 DJI 在行業級旗艦飛行平台技術的最新突破,更以強大的平台能力拉開了生態合作共贏的新序幕。至此,無人機技術升級與行業生態共贏迎來雙拐點。

DJI 高級企業戰略總監兼新聞發言人張曉楠表示:「大疆始終致力於透過技術創新擴充無人機在各行業應用的邊界,為使用者提供性能卓越、安全可靠的解決方案。此次 Matrice 400 的發表,在續航、載重、避障和影像傳輸等方面實現了重大升級,全新的智慧作業模式也將為各行各業使用者在複雜場景中提供更安全、高效的作業方案,樹立無人機性能的新標杆,進一步推動無人機在低空經濟領域的廣泛應用。」

下沉海事等細分場景  技術革新再拓無人機應用邊界

DJI 自 2013 年起將無人機技術應用於行業領域,目前已深入公共安全、清潔能源、地理資訊、水利環保、林業等,為使用者帶來生產力提升。此次 Matrice 400 新增船上起降、電網仿線自動繞交跨、導地線自動巡視等全新功能,持續下沉行業細分場景,拓寬無人機應用邊界。

以蓬勃發展的海事領域為例,船舶巡航對於維護海洋秩序、保障海上安全至關重要。無人機憑藉小巧的體積能突破地形和水域條件限制,在狹窄內河航道或複雜港口區域自由穿梭,快速抵達目標區域。空中作業的優勢加上較低的購置和運行成本,使得海事行業對無人機的需求迅猛增長,然而,甲板空間狹小、船體晃動等因素卻限制了無人機隨船使用。針對海上風機巡檢、海事巡查等水上作業需求,Matrice 400 研發團隊經過研究和測試,成功新增無人機船上起降功能,無人機透過辨認船板上的降落點圖案,可支援動態船舶降落,成功解決了船艇上無人機作業的起降難題。

在無人機應用較為成熟的電網行業,Matrice 400 此次推出的電網仿線自動繞交跨、導地線自動巡視技術也將再度下沉細分場景,大幅度提升電網作業的效率和品質。Matrice 400 搭載 L2 雷射雷達雲台負載可實現輸電、配電線路仿線飛行,並可利用機身自帶的環掃雷射雷達即時感應障礙物,在遇到交跨線路時自動繞行,免去人工介入操作,作業更安全輕鬆。同時,搭載 Zenmuse H30 系列雲台相機時,Matrice 400 可透過頂部環掃雷射雷達檢測並鎖定目標導地線,保持機身與導地線的距離,以設定好的速度側向飛行,同時開啟相機連拍功能採集導地線畫面。此舉不僅突破了以往需要依賴飛手高技巧手飛操作的限制,輕鬆實現高效安全的自動化導地線巡視,也極大地降低了飛手的作業難度及操作門檻,進一步解放了勞動力。

硬核護航使用者安全飛行  續航、避障、影像傳輸技術提檔升級

在續航、避障、影像傳輸等無人機的核心技術領域,Matrice 400 將行業級旗艦飛行平台技術水平提升至全新層次。加裝負載後的 Matrice 400 飛行能力依然出眾,前飛續航可達 59 分鐘,滯空停留時間可達 53 分鐘,還可在高達 25 公尺/秒的飛行速度下,避開樓宇、山體等大型障礙物,是搜救、消防、大範圍測繪等長時間連續作業的可靠幫手。

由環掃雷射雷達、高精準度毫米波雷達及全彩低光魚眼視覺感測器構成的強大避障系統,全面躍升了 Matrice 400 的避障能力、融合定位能力。它能探測細小障礙物,即使在夜間也可避開橫跨山野的高壓線,穿透雨霧感應周圍環境,全天候保障作業安全。同時,Matrice 400 可貼近玻璃樓宇或風機葉片穩定飛行,甚至可在返航點尚未刷新時,從樓邊、山腳、橋邊等場景安全返航。機身的四個全彩低光魚眼視覺感測器也可提供彩色飛行輔助影像,讓飛行更安心。

Matrice 400 内建影像傳輸中繼模組。作業人員可將一台無人機升高作為中繼機,為另一台作業機提供中繼訊號,在山區等遮擋嚴重的環境中大幅擴充作業範圍。得益於飛行器上的十天線系統和遙控器的高增益相控天線系統,O4 影像傳輸行業增強版支援 Sub-2G 頻段,能帶來最遠 40 公里的影像傳輸。同時,Matrice 400 可安裝 2 個 DJI 增強版影像傳輸模組,並自動切換至品質更好的營運商網路,即使在干擾環境或偏遠區域,也能帶來更穩定的訊號。

智慧化作業重塑「空中新質生產力」蓄勢賦能

熱成像模型檢測及 AR 投射等功能也是此次 Matrice 400 發表的重要亮點。Matrice 400 可透過可見光及熱成像相機檢測並統計車、船等目標,且支援切換第三方目標檢測模型,擴充更多應用場景。它還支援超高畫質矩陣檢測,可在單張照片上檢測多達 1000 個目標,輕鬆實現大範圍目標檢測、統計及密度分析。

借助智慧 AR 投射,無人機避障系統在電網巡檢等任務中會自動檢測前方的電線障礙物,並以方便辨認的 AR 線條投射在遙控器畫面上,讓飛手對周圍環境一目了然。在城市等區域作業時,不論是白天還是夜間,遙控器的畫面上都可以即時顯示建築、地標等名稱,並以顯眼線條標記核心道路。AR 飛行軌跡可在返航、繞障及飛向目標點的過程中,即時顯示無人機的路線規劃。降落時顯示無人機近地投影,幫助操作人員確認目標降落位置。此外,Matrice 400 還支援點線面繪製,無需建模即可在遙控器畫面中打點獲取目標位置,繪線測算多點之間的距離及繪面測算區域面積。點線面繪製結果可同步到 DJI FlightHub 2 雲平台,團隊協作更高效。

在手動飛行和航線作業時,Matrice 400 支援任意水平方向的即時仿地飛行功能,保持對地面相對高度穩定。在大範圍搜救作業場景中,可保持地面目標在遙控器畫面中的大小一致,減少變焦操作,提升搜救效率。在測繪作業時,可確保地面 GSD 解析度一致,獲取高精準度建圖資料。

此外,透過 DJI Pilot 2 或 DJI FlightHub 2,Matrice 400 可完成斜面和幾何體航線的規劃與執行。無論是對建築物立面、邊坡等斜立面進行精細化航測,還是對單體建築物等結構體進行精細的測繪資料採集,Matrice 400 都能快速規劃斜面或幾何體航線,高效獲取高精準度資料。借助長續航與 25 公尺/秒的航線速度,二維正射測繪作業效率較 Matrice 350 RTK 提升 60%。

開放平台能力、構建多元生態  讓「低空+」走進千行百業

Matrice 400 最多可同時掛載 7 個負載,第三雲台支架最高載重達 6 公斤,機身自帶 4 個對外的 E-Port V2 連接埠,可自由切換下置單雲台、下置雙雲台,且支援機腹第三雲台支架。面對不同任務,Matrice 400 可透過強大的負載能力掛載 DJI 官方雲台相機、探照燈、喊話器、Manifold 3 或第三方負載裝置,全方位擴充無人機空中作業能力,輕鬆應對多種場景需求,充分釋放 DJI 生態的潛能。

作為核心負載之一,Manifold 3 將 100 TOPS 的澎湃算力裝進重量僅為 120±5 g 的輕小機身中,掛載至 Matrice 400 飛行平台後可將充沛算力應用於飛行、雲台和相機控制,在各類作業任務中提升效率。第三方開發者可直接調用 Manifold 3 的算力並利用其便捷的開發環境,結合 PSDK 開發出一整套從採集到執行的高性能全自動解決方案,為能源巡檢、公共安全等場景提供高性能端側應用,構建更多元的「低空+」應用場景。

截至目前,DJI 行業應用全球註冊 SDK 開發者已超過 13 萬人,MSDK 啟用數超 300 萬,發表了 1000 多款基於 MSDK 開發的應用程式,超過 200 款第三方 PSDK 負載實現規模化量產,擁有超過 3000 家生態廠商,向全行業匯出了 300 餘個不同的落地方案。未來,DJI 計劃進一步開放更多機載功能和能力,例如感測器資料連接埠、飛行控制規格等,為開發者提供更廣闊的創新空間,在低空經濟的大背景下讓「低空+」應用走進千行百業。

即日起 DJI 官方線上商店及 DJI 行業官方合作夥伴均可接受使用者預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