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挪威史上最大的山體滑坡中,DJI無人機如何成為核心救援工具?

DJI大疆行業應用台灣代理 先創國際

2020年12月30日凌晨,挪威遭遇了該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山體滑坡。坍塌面積近2 平方公里,附近的阿斯克(Ask)村受創嚴重。

凌晨4 點,挪威應急救援隊接到警報。此時,室外氣溫低至零下23°C,風速高達18.4米/秒,天氣極度惡劣。救援隊員需要盡快找到廢墟中被困的受災者,同時還面臨著二次滑坡的風險。

救援隊長肯尼·奧塞魯德(KennyÅserud)表示,這是挪威應急救援隊有史以來最艱難的救援任務。

救援人員迅速部署經緯M300 RTK 無人機

救援隊迅速部署了多台大疆經緯M300 RTK 無人機,克服了低溫和大風的影響,空地結合,定位、救援倖存者。救援工作整整持續了40 天,大疆無人機提供超過270 小時的空中保障,這也成為有史以來歐洲最大的無人機救援行動。

 

紅外熱成像,打開夜間救援通道

12月的挪威,正處於晝短夜長時期,白天只有短短的6個小時。如何解決夜間視野受限的難題,考驗著所有救援人員。大疆經緯M300 RTK無人機搭載禪思H20T ,打開了夜間救援通道。

搜救

紅外熱成像相機從空中採集受災區域的數據。在無人機落地一小時內,第一張災區紅外三維模型生成了,並被同步給所有救援人員使用。救援隊表示,紅外模型對本次行動極為重要,因為它提供了全局的態勢感知,讓救援人員在黑夜中也能安全行動。此外,由於紅外相片尺寸較小,極大縮短了建模的時間。

夜間搜救

隨著救援工作的深入展開,熱成像在偵察方面發揮關鍵作用。指揮中心持續觀測無人機回傳的熱成像畫面,通過感知人與建築水泥、雪地的溫差,及時發現被困或被埋的受災者。

無人機與直升機一“搜”一“救”,配合默契

在救援行動中,直升機常用於快速偵察及接應受害者。但在偵察時,直升機視野狹窄,且靈活度有限。另外,直升機的旋翼槳葉產生的湍流量大,極可能帶起來被毀房屋和雜物的殘骸,對救援人員的安全構成威脅。

在本次搜救行動中,無人機與直升機一“搜”一“救”分工明確:無人機快速偵察,通過打點定位獲取目標位置,並同步給直升機,指導直升機救起受困者。

無人機與直升機搭配作業

DJI Pilot APP 將多維度數據整合在同一界面

極大提升作業安全性

經緯M300 RTK 的遙控器軟件界面數據豐富,避障信息明確、精準,這使得無人機和直升機之間的合作變得更加容易。因為二者經常同時在空中作業,在共享空域中, 詳細的導航及避障信息減少了不同類型飛機之間相互影響的風險。 

在救援行動開展20 多個小時後,無人機通過熱成像識別出了一條小狗被困,由於救援直升機需要一些時間才能到達狗的位置,救援人員指揮經緯M300 RTK 持續徘徊在空中,並打開探照燈為直升機導航,直到小狗被安全救走。

無人機持續災區監測,保障救援人員安全

在發生山體滑坡後,倖存者和救援人員都面臨著二次滑坡的風險。為此,救援隊設置好航線後,便讓經緯M300 RTK 定期、多次建模,將實時的坐標與最初的影像進行比對,以提醒救援人員注意滑坡帶的移動或其他變化,提前做好準備,避開危險地帶。

災區模型

本次救援行動的空間數據分析師Dan Richard Isdahl-Engh 高度肯定了無人機的航測能力:“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獲得這麼精確、實時、高分辨率的災區模型,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 ” 

以往,這種情況只能等待衛星拍攝的正射影像來判斷。不僅時效性差、分辨率低,遇上這種的陰天、多雲的天氣,衛星圖作用更加有限。而無人機的低空視角,提供了絕佳的解決方案。

高強度持續作業,對無人機的性能是巨大的考驗。大疆經緯M300 RTK 續航時間長達55分鐘,只需兩組電池就可以滿足無縫輪轉作業。

指揮中心正在研究無人機回傳畫面

挪威應急救援隊提出,無人機最寶貴的價值之一就是為救援人員提供情境意識,基於對現場的全面認知,救援人員才能更最大限度地高效行動,同時確保自身的安全。

在此次挪威山體滑坡事故後,消防員、警察、無人駕駛員、直升機飛行員、分析員甚至本地居民都參與到了救援行動中。在他們的背後,無人機提供的現場數據串聯起了各方救援力量,協助他們完成各自的使命,並守護他們安全返航。

素材來源:

Anders Martinsen UAS Norway)